資訊時代的資訊量爆炸, 但人生要不斷的藉由學習和開闊視野投資自己, 讀書是非常划算的一種選擇, 但掉上班和通勤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佔了一整天可用的一半以上, 如何有效的運用剩下的時間和精力我想已經變成資訊時代的一種必學技能
重點記錄
學習者不具備學以致用的能力, 所以才用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事實上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不知道欠缺的知識是什麼, 需要的東西是什麼, 知識焦慮造就了我們買了一堆書, 訂閱了一堆知識影集, 買了一堆線上課程卻只是給自己心安, 並沒有真正讀完過, 讀書有分幾種目的去讀, 先想好讀了這本書是有什麼樣子的目的, 而我讀的此書是以『解決問題』的目的去讀
讀書三大困難點
- 沒時間和精力
- 抓不到重點看不懂
- 看完了卻沒有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是看完後自己做事的方式或思維完全沒改變)
我們容易不認真看待一份知識, 因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隨手可得的知識邊際效益已經被縮到極小
分為三種等級的學習者
- 初級學習者: 學習方式很原始, 就像學校的填鴨式教育對書上內容較不會反思及應用
- 高級學習者: 能反思問題以及內化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上面
- 學習促進者: 除了能拆解生活經驗上的問題, 歸納出要點, 不斷更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 引領大家反思和創造多贏的局面
作者有交一個便利貼內化法, 分為:
- I: 一段故事以自己的話敘述
- A1: 這段故事讓你聯想到自己什麼經驗
- A2: 這讓你想做什麼改變, 寫下來並且量化, 貼在冰箱上試著去改變
其實這就是把內化的過程實體化出來, 我覺得對想變成高級學習者的人非常有效
『附會舊知』是作者提出的一個理論, 我們都會以既有的知識去解釋新的知識來消除我們對新知識的不安, 就會造就有人覺得這幾百本書都只是在講同樣的道理, 進而排斥接受新知識
作者還提到另一類型排斥新知的例子還蠻有趣, 總覺得事情就應該是這樣子, 這樣子做就對了, 做不到肯定是不夠努力以前別人就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 這種強烈使用感性加上『附會舊知』的人身邊還算不少
附會與類比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好的類比可以促進學習, 例如顧問也像是醫師的角色, 詢問哪裡出了問題並且提出解決方法, 這個好的類比可以快速學習顧問像是什麼樣的角色, 但如果直接把顧問所有的專業就跟醫師一樣而已這樣混為一談的話就偏向附會了
學會對所有資訊反思, 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連結自己的經驗
: 是否有前車之鑑以及前因後果可循, 批判思維去挑戰他這是真的嗎如何使用它
: 使用了會對自己有什麼改變, 不使用會有什麼改變, 使用過頭或相反的實用他會有什麼改變, 使用成本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嗎? 周邊有資源可以使用它嗎?分別出它與自己的舊知識
: 如果這真的是一條對自己有用的新知識, 能否區分它以之前的知識有何不同
如果一段資訊能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來卻沒辦法聯想到自己的經驗, 有可能自己還不需要這些資訊
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是我們會針對一個問題去學習一個知識點, 再由這個知識點去延伸出其他知識點形成知識網, 最後整合內化將這個網內化收縮成點, 成自己的一套知識, 每個人的內化知識的知識體系過程一定不一樣, 但大多會有三個過程, 這三個過程範例如下:
- 提出問題: 為什麼運動對身體有益
- 找到各個知識點並形成網: 因為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等
- 內化收縮成一個點: 經由網上的各種知識點, 確實掌握了運動對身體有益
我們可以先多強化以下三種能力:
- 寫作能力: 可以更精準的敘述和找到問題
- 聯想能力: 可以更加強新知識帶來的體驗與思考力
- 教學能力: 最有效的內化知識方式
每個人要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習的核心能力, 有人提倡學後做, 有人提倡做中學, 其實兩個都沒錯, 視當時情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比例, 除了有好的內化知識能力之外, 找尋適合自己資訊的能力也是核心能力之一
學習促進者不只是拆書就好, 要抓到重點, 引起對象經驗或情感上的共鳴, 想辦法引領他們思考重點, 才能真正傳授自己的知識改變他們的作法
大多人不喜歡承認自己的不對以及相信比自己資淺人, 所以會不跟著自己的重點反過來說服他人為什麼不行或做不到, 甚至會把整個團隊帶往不正確的地方發展
心得
在重點4的時候提到如何成為學習促進者其實還蠻困難的,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是孩子問:『為什麼水會往下流動?』
當爸爸回答:『因為水是液體』的標準答案卻抹殺了孩子反思的機會
作者覺得更棒的方式是給孩子更深層的問題, 『那為什麼水變成冰就部會流動了呢?』『我們一起去詢問流體力學老師好嗎?』
個人認為這種方式雖然很好但挺困難實行的, 第一是學習促進者的技能非常之難培養, 第二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下已經我們長期在填充式教育的學習下面對這種事情通常會是非常沒耐性以及厭煩的
其實在生活上成為學習促進者很重要, 也與生活息息相關, 書本上最後舉了非常多的例子, 主要都是讓對象引起對象經驗或情感上的共鳴, 想辦法引領他們思考重點才能真正傳授並且讓對象內化新的知識
對於重點15我覺得講得非常好, 在自己老婆的工作上確實看到血淋淋的例子, 但老婆相較之下只是沒有權力的下屬, 在面對說服他人和老闆的能力較強, 又只想自保和邀功以及不懂狀況的老闆來說老婆確實很難去改變團隊的重點狀況, 要怎麼去解決確實需要更大量的知識強度以及情感自信
最後這本書讀完只要身為高級學習者以上等級的人我十分推薦, 甚至想成為高等學習者以上的人也很推看這本書, 確實給了我許多想法, 但也確實像書上講的如何養成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且改善和讓自己的生活更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